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 6 7
8 9 10 11 12 13 14
15 16 17 18 19 20 21
22 23 24 25 26 27 28
29 30 31




《《益心词汇>>
  妒忌,不幸福的自身肯定。尊崇,幸福的自身放弃。
  “吃点苦好。”常有人说。然而吃多为度呢?怎么吃?那类?能否说说得详尽些呢?
  对牛弹琴.

  “対牛弹琴”通常是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。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,无的放矢。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,对外行人说内行话。《宏明集》: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闻,不合牛耳矣。公明仪是古代一位大音乐家。他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,弹得一手好琴,优美的琴声常常使人如临其境。

  一日,风和日丽,他漫步郊野,只见在葱绿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。这清静怡人的氛围激起了音乐家为牛弹奏一曲的欲望。

   他首先弹奏了一曲高深的“清角之操”。尽管他弹得子的其乐,可是那牛却依然如故,只顾低头吃草,根部不理会这悠扬的琴声。

    于是,他重又弹了另外的曲子。直到那牛停止了吃草,竖起了耳朵,好像在很专心的听着。

   话说有好事者,见公明仪在对牛弹琴。便讥笑曰:对牛弹琴!然后感慨离去,若有所悟。这便是这个成语的今用,教科书也是如此教授的。

   述人偶然想起这个成语数次长达一年之久,对之另眼相待。像是一种莫名的隐约。蓦然回首所得见面其真实相貌。我想这个成语除去上面的公论之余大概又这样情形,合乎公明仪先生的本意,而绝不是那好事者的道听途说。

   信心  凡成大家者皆由一源自心底的信心活水,为根本。公明仪便是怀着极大的好奇(信心)和耐心去做了一件叫许多人(好事者)觉得可笑不可思之事。

   耐心 难而耐或兴而享。

   细心  公明仪弹了好几个曲子.....细心的他找到了牛的音乐。

  话不在多,在投缘。这信心,耐心,细心成就了大音乐家公明仪的传奇故事。只是有好事者,道听途说,被曲解了数千年......

   有老教授先生自我陶醉地授课,之间断然喝道:“简直对牛弹琴!”试想他(她)的心里程式:像我这样有耐心的教授怕是到极处了吧,然而......他(她)还是恼怒了。

 
  快乐之与慢乐。所谓快乐:当是一种乐的情绪地快速体验。特征:感觉快,消失快。所以当是乐时当快速行动。按字的反义组词,快乐的反义词当是叫“慢乐”,可是汉语词典好像是没有这样一种说法的。我仅谓之直接反义词。那慢乐表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?是不是一种讲乐的慢体验?慢慢来,像是平常之事,不必为奇,为快如平常的伙食,而不是嘉奖的美食(小灶或下馆子)。到此,我自然有一个想法:真正想多一点所谓乐的生活,便是要乐之意义所在;将快乐变为慢些,如五谷杂粮,吃得稀松平常。

    然会不会这所谓的乐变慢了之后起了化学反应化为苦了呢?正所谓苦海无边,有识者还附言回头无岸。苦乐人生却是如此延伸的苦因乐而深邃,乐因苦而甘冽。

    最后祝快快之乐慢慢乐漫漫。
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