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
5 6 7 8 9 10 11
12 13 14 15 16 17 18
19 20 21 22 23 24 25
26 27 28 29 30




喜欢读者,喜欢那许多的荐文者。一篇好文章,那荐文者发现并向人推荐。真的是很高尚的一件事,料是那荐文者一定读懂了这样的美文或文章的思想。我是想说荐文者同样是令人尊敬的活着
兰迪.鲍什是美国卡耐-梅隆大学的教授。他在得知自己患上晚期癌症几周后,发表了感人的讲座,感动了全球的数千万人。
  在座的500多名学生和同事展示了他的CT胶片,告诉他们肿瘤正在攻击他的胰腺。他不谈癌症,不谈死亡,灵魂,宗教而是谈他的童年梦想......
  以下是他在演讲中给我们的“人生馈赠”
你不能改变你手上的牌,但你可以决定怎么玩
所谓经验,是指当你没能得偿所愿时获得的礼物
不要抱怨,更加努力地工作吧
如果你的孩子想在卧室上画画,就随他去吧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摘自《读者》2008 20期
冬米,小光先 21:05:31
你知道兰迪.鲍什的《最后一课》吗

jessie 21:
……
《母亲》
    一个上了年纪女人伸望着眼睛
    好奇而痴症
    他就要离家远行了
    
    犹如烟熏灶膛的脸
    平静如无风的炊烟一样
    无精打采
    他就要离开车站了
    
    她好像忘记了家里的唠叨
    还是有些担心
    他是否盛不下那么多?
    
    一个旧女人一样的说道
    离家远了
    像是节日
……
晨跑的路上,常常遇上好几条狗,有一条被主人拴了起来。当我经过它的视线的时候,它总要冲向我来,凶恶的叫喊一下,显得烦躁不已。另外两三条没有被栓的狗则很安静的目送我的经过,或小随几步,然后停下来,或无所事事地叫唤几下。
常常会有很多所谓的思绪一闪而过,匆忙间留下简短的记录也好。
又有好些日子没有打电话回家了,这样的做法总是让双亲埋怨,而我也就幸福地虚心接受。(没有电话便是一切平安。所以叫没有电话的幸福)
题记“我们的精神生活,基本上是记忆坚持的努力,并使之转换为期望,也是将过去转化为未来的一种努力”【西班牙】乌纳穆诺
小光 :"D ,你很真诚。或仅仅是看起来让人感觉真诚的样子。倘若你仅仅在意的别人对你的印象,与你真诚与否,或多或少没有丝毫的损益。"
D:"愿信愿爱,互为甘奴”
小光 “听到你此刻的声音,但是我的心落在了土里."
D:”爱若不悲伤,就无力量。爱是艰难的认出一次次走向你,你必不认我......"
小光:“宽恕到底,否则仅仅求得伦理和道德的平衡......真爱不在道德,伦理,而仅存心信......”
D:“在人类的情感中,爱情是最高尚的。它不像亲情那样有着天然的血缘维系。它完全是一种信仰,意愿,对另一个生命的热忱和信任,甚至超过自己......”
小光:“那一切必须承载.....所谓失败,便是忘却了必须的巷口......”
D:“爱在心里。拥有非占有。”

后记:D是我对Jessie的尊称。她是被遗忘的人的知音。
……
体验一种单调产生的快乐,简约而丰富,过一种取舍的生活。一位黎巴嫩的客人的饮食有许多他们民族的限制给我隐隐的触动(比如不吃鸡肉等,),还有用餐前的祷告。他们是有信仰的人,过着一种自我取舍的生活。我们中国人怕是不大容易做到,我们爱美食,有国人引以为豪的各种菜系,什么都想试试尝尝,几乎没有禁忌,有信佛的老太太也是择日素食而已。结果我们的精神只有是骨质疏松,所剩虚无。
空白的意义
以前和父母在地里种玉米,大豆,水稻等农作物时,往往由着他们的经验合理控制它们的行间距。行间距便是农作物的生长空间,不得不空出来。看着时下的家长对孩子的痴心培养(不留一丝丝的空闲,充斥无数的设计),我忆想起自己的童年:那时最大的财富竟是富足的空闲和自由。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条件差点,像在野地里遗落了几颗大豆的种子,竟长得分外茁壮......那或许是因为周围的空地的缘由吧。
……
欢呼雀跃:意为高兴地像麻雀一样跳跃。通常形容很多人高兴的场面。然而识得麻雀的人大概知道麻雀们跳跃着走路并不是因为高兴。从麻雀的(每跳一次头都要转动,不断地专注地看着周围)神态判断,它是一种惊惧惯了的鸟。由此欢呼雀跃便隐含了一种粉刺的意义:那因惊惧而强饰的欢呼的样子。
……
爱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线索
作者: 余杰 [信仰之门/www.GODoor.net]    



爱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线索,成为公民社会最坚固的基石。不懂得爱的人不配称为公民,没有爱心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。
1991年11月1日,一名刚刚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卢刚,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、1位副校长和1位同样来自北京、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。当时,这一事件震动中美两国,也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教育弊端的讨论。可惜的是,中国教育界并没有因此而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变革。十多年之后,中国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模式依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。中国留学生在日本、加拿大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等地犯罪成风,中国国内大中学生的犯罪也在迅速增长。有人惊呼,在19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中,冷漠、放纵、自私、自我中心成为精神时尚。
我在访问爱荷华大学的时候,听到了不少关于在那次惨案中被枪杀的副校长安?柯莱瑞的感人故事。
……
首页 上一页 下一页 尾页 页次:1/3页  10篇日志/页 转到:
天涯博客欢迎您!